出售資產的同時,佳源國際控股還找到了國內四大AMC之一的中國信達。
觀點網 佳源國際控股最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控股股東股份被強制出售、股價暴跌、機構評級下調、被提出呈請,以及面臨的償債壓力——種種困境下,佳源國際開始采取措施“自救”。
落定出售佳源服務股權之后,佳源國際控股繼續將一些資產擺上“貨架”。
最新消息顯示,佳源國際控股以8.79億元出售鹽城項目,并與中國信達簽署合作。
據悉,6月1日,佳源國際控股與中國信達(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根據雙方達成的合作備忘錄,信達香港將在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允許范圍內,發揮資產管理公司優勢,在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資源配置、流動性改善、企業紓困等方面向佳源國際提供專業支持。
佳源之困
短短半月,佳源國際的股價便從1港元上下跌至0.375港元每股。截至6月2日,佳源國際控股漲7.14%,股價報0.375港元。
5月18日,佳源國際控股股價暴跌41.41%、5月27日暴跌39.66%,原因是因為控股股東股份遭強制出售。
觀點新媒體從佳源國際控股之后披露的公告中獲悉,5月18日,因賬戶中的證券價值大幅下跌及未能達到追繳保證金,佳源國際主席兼非執行董事沈天晴持有的134.8萬股股份被券商強制出售。
5月27日,沈天晴最終控制持有約3.14億股股份再被券商在公開市場強制出售。于5月31日,明 源投資及沈天晴合共持有的股份數目為3,352,970,136股股份,相當于該公司已發行股本68.29%。
也是在股價暴跌期間,佳源國際開始積極“自救”,在出售佳源服務股權予金科服務之后,佳源國際繼續賣賣賣以換取現金流。
最新公告中,佳源國際控股稱,于5月30日,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香港佳源與買方訂立股權轉讓協議。據此,香港佳源同意出售而買方同意購買銷售權益,相當于鹽城祥源房地產全部股本權益,總代價為8.79億元。
鹽城祥源房地產(透過鹽城星洲)為物業開發項目的開發商,物業開發項目乃位于江蘇省鹽城市人民路以東及南環路以北一幅土地的一個在建商住綜合體物業開發項目,占地面積約為130,827平方米,竣工后總建筑面積為469,279平方米,鹽城祥源房地產持有該項目65%股權。
公告中稱,2019年,該地塊公開招標的收購成本約10.42億元,物業開發項目已產生的開發成本約5.25億元。若以此計算,該項交易屬于折價出售。
佳源國際控股表示,鑒于中國房地產行業目前的流動性危機,出售事項為公司提供一個良機,可透過出售事項在較物業開發項目的正常開發及銷售周期大幅縮短的時間內變現其于物業開發項目的初始投資金額,以為公司提供額外流動資金。
有分析指,佳源國際壓力巨大,出售鹽城項目回籠資金或使債務危機得到緩解,未來或有更多資產出售。
的確,佳源國際控股面臨不小的債務難題,評級機構穆迪近期將其評級從“B3”下調至“Caa1”,高級無抵押評級從“Caa1”下調至“Caa2”,展望維持“負面”,并指出,佳源國際控股未來12個月有大量債務即將到期,其中2022年10月有2億美元的離岸債券到期,2023年2月有1.76億美元到期,2023年4月有3億美元到期。
穆迪預計,隨著佳源國際控股債務到期,資產負債表的流動性將進一步惡化。
穆迪續指,由于經營條件受限,佳源國際控股未來6-12個月的合同銷售額將下降。這將減少公司的營運現金流,進而削弱其流動性。在2022年前4個月,該公司合同銷售額同比下降43%。
引援信達
出售資產的同時,佳源國際控股還找到了國內四大AMC之一的中國信達。
據悉,雙方已簽署合作備忘錄,信達香港將發揮資產管理公司優勢,在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資源配置、流動性改善、企業紓困等方面向佳源國際提供專業支持。
觀點新媒體獲悉,中國信達的不良資產經營主要包括收購金融及非金融機構債權等不良資產,并進行管理和處置;投放、管理和處置債轉股資產;通過綜合經營方式開展不良資產業務,以及受托經營業務等。
信達香港為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境內外不良資產投資、股權投資、夾層投資、債權投資及證券投資、中長期債券發行、優質資產及結構性固定收益產品及跨境金融服務,總資產規模達1300多億元。
呈現在業績上,去年信達繼續加大對銀行不良資產包的收購和處置力度,同時資產行業和區域結構也出現調整,突出表現是房地產業務集中度持續下降。
從經營模式看,中國信達的不良債權資產經營分為收購經營模式、收購重組模式。房地產類不良資產主要存在于收購重組模式之中。2021年,信達收購重組類不良資產中房地產業收購金額占625.12億元,同比下降29.50%,占比從45.9%降至42.0%。
一位投資者向觀點新媒體透露,去年信達主動壓降房地產占比,收購重組業務新增投放中,房地產大約占比15%,較前年繼續減少了16個百分點。
不過,從2021年末開始,信達加大對大型房企的不良資產處置。去年12月,中國恒大宣布設立風險化解委員會,包括中國信達副總裁趙立民等人士加入。今年1月,信達香港董事長梁森林進入恒大董事會,獲任非執董。而后,再傳出與融創洽談物業出售。
對于2022年,中國信達在業績發布材料中指,房地產“灰犀牛”風險加速出清,兼并重組、破產重整、危機救助等業務機遇不斷涌現。
上述投資者透露,信達管理層在業績交流會上的確被問及,在面對地產風險出清時主要以怎樣的身份參與其中。管理層稱,將主要圍繞項目和資產并購重組,以及對流動性困難房企紓困,兩個方面開展工作。
“信達仍主要以項目為導向,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積極參與出險房企的風險化解。”
上述人士稱,信達面臨的挑戰既包括項目和資產瑕疵影響估值情況,也包括當下融資環境趨于改善,并購領域有其他金融機構參與競爭。“但信達仍相信在這輪房地產風險化解過程中,會有‘比較大的’業務機會。”
解局 | 從局外到局內,觀察和解讀行業、企業與市場的真實一面。
撰文:陳玲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