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后的銀色焦慮癥
今年87歲的駱老,最近感覺很慶幸。在這個春天的上海,他置身于一家有周密照顧的養老社區之中,而不是在家中獨自面對疫情的挑戰。
駱老的子女都在國外。不過,他早早做了一個決定,就是入住養老社區。“多年前的一個決定,讓我在這個時候仿佛置身世外。一日三餐營養有味,平時活動豐富多彩,社區醫護部全天候守護,還讓我愛人重新站了起來”。
入住時,駱老愛人幾乎無法站立和行走。從那以后,社區里的醫護團隊每天協助駱老愛人堅持運動,用助行器訓練。在專業推拿師、康復師的幫助下,短短4個月,駱老愛人已經能推著助行器自己走路了。
上海是東方明珠,機遇之都,但同時也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據《2019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齡事業監測統計信息》統計,在上海,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為581.5萬人,占總人口的35.2%。也就是說,每三個上海戶籍人口中,就有一個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
因此,很多人開始了自己的“養老搶跑”,早早規劃自己的養老未來。
尤其是,當城市中會有一些不確定的風險襲來之時。
疫情之下,養老社區面臨四大風險
新冠疫情,讓很多養老社區感受到了壓力。
畢竟,在養老社區里,有太多的脆弱人群。社區的聚集性導致一旦某一防控環節出錯,社區老人都會面臨大范圍感染風險。
養老社區首先遭遇的就是感染挑戰。
老年人群本身就是對流行疾病的高發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基礎疾病較多、疫苗接種率低,導致他們比普通人更易感染。
挑戰二是醫療資源短缺,藥品支持難以為繼。作為一個經常需要醫療支持的群體,在實施封閉隔離管理后,老年人容易面臨醫療服務短缺的困境。配藥尤其是一大難題?;加谢A慢性疾病的老人需定期去醫院配置藥物,且每次劑量有嚴格限制。若養老社區沒有穩定的藥品庫和醫藥資源體系,老人的日常用藥會面臨中斷。
挑戰三是物資供應捉襟見肘。上海疫情期間,多家養老社區向社會求助,急需近萬片供失能老人使用的紙尿褲和護理墊。有些養老社區,在疫情來臨前雖然儲備了大量糧油蔬菜,還是出現食品告急的情況。
挑戰四是護理人員人手不足,服務水平力有不逮。養老社區普遍存在專業護理短缺的問題,而疫情讓這一問題更加嚴峻。許多老人被封閉隔離于養老院內,導致社區陷入超負荷運轉。疫情下的護理工作愈發繁重,護理人員休息時間大大壓縮,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養老社區“防風險”困境如何破局?
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的老齡化程度正在加劇。人口中,大約每6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年人。養老的壓力,其實早就壓在了很多人的肩頭。然而,居家養老條件受限,很多養老社區在風險面前則容易手足無措,普通人如何打破“養老焦慮”?
目前,考察國內走在前列的一些高品質養老社區,針對抵抗力脆弱、醫療資源短缺、物資供應不足和護理人手不足等四大挑戰,正在提出全新的應對舉措,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首先就是精細化運營,嚴守疫控防線。
在上海此次的疫情挑戰中,有個別養老社區出現陽性病例,也有“零感染”社區整體運營水平可圈可點。細細考察那些“零感染”社區,會發現一些共同的運營特色。無論是閉環管理還是內部日常管理,它們都嚴格遵循一套標準的防疫SOP流程。
以物品消殺為例,“零感染”社區要求特需物品都在指定區域消殺,工作人員著二級防護裝保持5米安全距離。物品消殺后靜置48小時后,再采用含氯消毒液進行二次消殺才能送到機構內部,保障每一環節安全到位。
其次是強供應鏈整合,保證供給無憂。
這次疫情,無疑讓我們更加認識到各類物資供應鏈對于養老社區的重要性。封控期間,部分養老社區憑借其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整合全國乃至全球資源,實時配送各種生活物資、稀缺藥品,確保社區老人“醫食無憂”。他們普遍建立起成熟的供應商資源庫,從貨源穩定、食品安全等維度進行供應商劃分管理,并做好了突發事件應急供應鏈的儲備。即使足不出戶,社區也能快速調度外部團隊,實時保證供給。
第三是未雨綢繆,打造醫養結合生態,全面呵護。
其實不僅疫情期間,即使在平時,老年人突發狀況頻發。健康維持、康復、治療,成了老人真正的日常剛需。養老市場對醫療保障的需求越發迫切,這就要求養老社區在注重提升服務水平的同時,更要注重醫療系統的建設與發展。當下,市場上部分養老機構已經呈現多業態、多元化、多層次發展趨勢,集“養、護、防、療、康”五位一體醫養集合綜合體,形成全周期的健康閉環管理,全面呵護老人的身心健康。
最后其實,還有一條,是致遠組織力和人性關懷。
養老服務,是一項“溫度”事業。不僅是依靠嚴格的流程保障,更要對這份工作懷有敬意與熱愛。有些優秀的養老社區不僅要求做好基本康養服務,更重視呵護老年人的尊嚴,做“有溫度的服務”。在保障人力充足的前提下,充分激發服務人員的熱情,定期培訓提升服務水準,嚴格遵守職業道德,鼓勵服務人員與老年群體如“伙伴”般相處。
建立完善的養老機構體系,不僅需要政策干預指導,更需要養老機構勤修內功。綜上的“四項全能”,或許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廣泛適用意義。
做好養老社區非一日之功
正如每個武林高手都身負絕學,每個卓越的商業案例總有獨樹一格的商業邏輯,而一家養老機構成功的背后,也必然有其深藏不露的運營之道。在這一點上,復星康養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典型的“運營為王”的品牌建設體系。
“北京、上海、寧波、蘇州、天津、佛山等多個城市落地運營”、“保持全部養老項目至今'零感染'的記錄”、“全球首家獲DNV MYCARE三級認證的養老機構”,這是擁有10年成熟運營經驗的復星康養交出的現象級成績單。
筆者對此深感好奇,什么樣的運營體系讓復星康養在這個靜默的春天依舊能從容面對疫情?封控下的社區老人有著怎樣的生活狀態?帶著這些疑問,筆者調研了復星康養旗下上海復星星堡養老社區的實際情況,探究到了他們為實現“零感染”、守護老人生命安全防線中淬煉出的“三味真火”:
01.“零感染”運營硬實力
封閉管理下,復星星堡以自身“FEB+3C”的精細化運營體系為基礎,搭建四道健康安全門,“物、人、管、控”四維一體,層層把關步步遞進,構筑起全覆蓋、無盲點的嚴密防線,也是守護老人安全的“生命線”。
第一,物品環境安全化。第一時間建立內部環境一類隔離高風險區(紅區)、二類門診中風險區(黃區)、三類生活低風險區(綠區)劃分,實行“紅黃綠”三級動態管理,并按三區標準規定消殺,由專人對各級區域每日不間斷消殺,做好消殺環境評估,確保環境衛生安全。
第二,人員管理精準化。從住戶到員工,實施人員分級防護管控體系。從生活、住宿兩大區域著手,做到人員核酸檢測精準化,結合當地民政不同要求,例如復星星堡中環養老社區住戶每天一次抗原每周二次核酸,員工每日一次抗原一次核酸,每日多次排查封閉在內的人員,確保“全陰”。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采用內部醫護人員閉環核酸檢測,無接觸樣本配送,嚴防外來風險,并通過全方位宣導強化管理,提高防控意識。
第三,防疫管理標準化。自行制定應急預案管理指導,以237項標準SOP流程為支撐,從護理、餐飲、風險管理、EHSQ管理等維度,建立包括制度、職責要求、應急救援組織、應急預案體系、各項院感流程、護理質量調研、餐飲營養分析在內的一套完整體系。再細微的服務也配有精細化操作指南,以上門送餐為例,食品安全、營養搭配、住戶口味、特殊定制、上門配送都有其高標準的流程。他們以標準化管理為導向,致力于打造可快速復制的集中化、精細化管理運營體系,為防疫工作保駕護航。
第四,健康監控智慧化。復星康養研發的3C數字化系統,可實現從入住到在住、出院的一站式健康管理和風險前置性預判。社區共設數千個緊急呼叫拉繩,分區域管理,當有緊急呼叫時,所有報警信息均以圖形、文字、語音等方式第一時間推送至后臺監控,真正做到了“安心社區”。社區通過系統進行老年人慢性病管理,適當進行健康干預,給予康復理療建議,推薦健康課程,持續一對一提醒。種種舉措,都在特殊時期為老人提供了更高效的健康幫助。
02.常態管控真功夫
“全球首家獲DNV MYCARE 三級認證的養老機構”,這是全康養領域養老機構的最高級別認證。DNV是全球領先認證機構之一,其建立的感染風險成熟度評估規范是國內可查的首個關于感染控制與公共衛生健康防護的認證標準,對項目運營有著近乎嚴苛的要求。多年來,復星康養旗下項目一直參照DNV MYCARE標準,入、管、檢全方位防控疫情,無論是感染風險管理體系、風險識別分析、咨詢溝通還是環境消殺、人員進出等,3785項檢測細節都做到有跡可查。例如:在維護園區衛生品質上,排煙室、污水處理及醫療廢物處理均需進行每月一次大腸桿菌、每季度一次志賀菌和沙門菌檢測,確保園內空氣、物體表面、醫務人員手部等菌落總數及高要求的醫療廢水檢測結果均符合要求。這次疫情中,其優秀表現再次驗證了這一認證的權威性與科學性。
03.社區生活真精彩
老人社區的特色,就是要多彩繽紛。
每一天,主題微信群聊、線上娛樂活動、類目豐富的網絡課程、云端音樂會直播輪番上演。尤為特殊的是,今年這個封控中的母親節,社區組織了儀式感十足的精致下午茶。安全采購緊缺的魚子醬、網紅甜品,滿足長者們往日的高定美食需求,在鮮花氣球擁簇下,讓老人們享受了一次豐富多彩的高品質活動,為長者們創造出一方熱鬧溫暖的生活空間。
一個專業而成熟的康養體系,能夠成為每一位老人的健康守衛者、安全保障者、生活關懷者、需求解決者和心理疏導者。正如一位老人所稱,“下一個5年,甚至更長,我都想在復星星堡度過。”這是對復星星堡養老社區本次防疫工作的由衷認可。對復星星堡而言,想做的事比“生意”更長遠,它所著眼的是養老的未來--在這個社區里,讓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肩負照顧老人的家屬“得以喘息”,整個社會“沒有遺憾”。
據第三方數據公司統計,2020年,養老產業的市場規模已經接近8萬億,預計在2030年突破22萬億。養老不僅是一片萬億市場的產業藍海,更是充滿增長潛力的“朝陽行業”。每個人的父母終將會老去,每個人也都會有老去的一天,我們老了,誰來照顧?這是中國在老齡化社會探索初期的一個反復追問。未來,隨著社會養老體系的發展完善,以及諸如復星康養這一類致力于養老產業的優質企業共同發力,這些問題終將迎刃而解。
審校:劉滿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