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競品質時代,綠城如魚得水。
“競品質”可能是調控的深水區,但絕不是綠城的深水區。
來到競品質時代,綠城如魚得水。在夯實了投資布局、運營效率等基石后,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張亞東在今年的業績報告會上宣布,綠城將正式邁入“起跑期”,以產品驅動銷售、以銷售促進規模,向“成為TOP 10中品質標桿”的戰略目標全速前進。
合二為一
持續多年的“打新熱”讓買方市場一度迷失,但很快又開始呼吁“產品力回歸”??梢?,市場對品質的要求從未改變。這也是過去二十幾年,以綠城為代表的品質房企發展壯大的核心邏輯。
因此,張亞東初到綠城時,就明確表示要繼續發揚產品力優勢,牢牢抓住“最懂客戶”和“最懂產品”兩大支點,以實力抵御周期性波動。今年5月,更是將這兩大支點合二為一,成立綠城中國客研委員會,深化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主義理念。
從人員配置就能看出綠城對客研的重視。
據了解,委員會的主任由董事會主席張亞東和行政總裁郭佳峰擔任,常務副主任由副總裁杜平擔任,副主任由總規劃師張繼良和總工程師肖力擔任,集全綠城之力,切實保障客研成果的轉化和落地。
客研的意義在于后期產品方向的把控。綠城希望能通過對客戶痛點和敏感點的研究,形成客戶群像描述,讓產品和服務與時俱進。
研以致用
如今的綠城,更懂得兼顧規模與創新,提出以“二八法則”(即20%做創新、80%做標準)推進產研結合。
一方面,基于過去28年的積淀,梳理出8大產品系列、22個產品品類、22種產品風格的產品體系,并整理出版《綠城產品譜系》《綠城室內產品譜系》《綠城景觀產品譜系》,為“標準化”提供方法論。
另一方面,堅持以前沿的技術和理念推動住宅產品迭代煥新。杭州城西的建研中心便是綠城產品的“試驗田”, 多數創新在大規模推廣應用前,都會在這里試點、打樣,確保“研以致用”。
這一點,張亞東在接受采訪時曾明確,要“完善產品研發與落地保障機制,體系化推進創新成果落地應用,做到'一年創新、兩年落地、三年復制',通過持續創新和迭代高品質新產品,保持產品核心競爭力。”
以室內產品創新為例,綠城精研收納系統、智能家居、可變空間、社交戶型、適老衛浴等模塊的應用,以及優化插座布局等核心細節的把控,試圖達到優化空間結構與功能、匹配多元生活場景的訴求。目前,上述創新正逐步在新項目中推廣落地。
綠城室內N空間研發成果
綠城室內廚房收納柜體研發成果
綠城室內適老化衛浴間研發成果
令人驚喜的是,為滿足更多高階需求,綠城還推出了個性化的室內精裝服務,聚焦顏值、收納及品牌集采三大核心模塊,兼具顏值和功能的收納空間、適應不同場景的料理臺、滿足家庭成長需求的可變空間等等都可以出現在你的家中。
綠城室內餐廚一體化模塊
除業主戶內創新外,綠城發現公共空間同樣是業主最關心的區域之一。因此,還通過顏值調性、視覺導視、人性化、燈光智能四大維度研發優化了歸家系統,通過設立“春知學堂”實現園區的“賞玩皆宜”等,圍繞“讀人讀城”理念,打造出與時俱進、“聰明賢惠”的產品體系。
綠城中國園區“春知學堂”示意圖
綠城地庫入戶單元門廳打樣實景
綠城地庫入戶單元門廳打樣實景
全速前進
與過去幾次調控不同,如今的綠城更有底氣喊出“以產品促規模”的目標。因為短板已基本補齊,綠城真正到了可以發力的時代。
2021年的業績報顯示,綠城的人均銷售額已經提升到了1.05億元,達到了行業先進水平。平均4.3個月開工、7.3個月開盤、30.1個月交付的運營周期,以及4.6%的平均融資成本,讓綠城不必再背負沉重的運營成本和資金成本。
“錯峰拿地”和“精準布局”的投資方式,又為綠城發力提供了基礎。根據統計,今年1-4月綠城權益拿地金額和拿地面積分別位列第一和第二,總土儲面積已達到近2000萬平方米。
一切準備就緒,綠城等來了“競品質”的新風口。當部分中小房企仍需“紓困”、部分國企央企急于“與時俱進”時,綠城早就完成熱身、站在了起跑線上。
這一回,相信手握產品大旗的綠城能跑得更穩更遠。
審校:劉滿桃